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提供干部职工展示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干部职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板江乡开展“板江·我来说”主题交流活动,本轮发言主题为“我的板江故事”。本期将展示本轮主题中获得各组第一的优秀演讲作品。
本次演讲排名经过全体干部打分、党政办统分,得出排名与分数:
第一名:白 洋 平均分:96.92分
第二名:张 容 平均分:96.45分
第三名:欧阳铭 平均分:94.77分
第四名:万 全 平均分:94.73分
第五名:李广和 平均分:92.48分
白 洋
白洋,男,199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板江乡人大副主席
尊敬的周书记、余乡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人大副主席白洋,非常感谢领导对我们青年班子同志的关心和重视,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能够有这次机会与全乡干部同志一起交流学习,一起分享工作感悟,以及结合自身工作,分享一下属于我的板江故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人生就像一场演出弹幕,我的工作故事也如它一般。接下来,我将从“初识板江乡、深入板江地、成为板江人”三个方面讲一讲我的板江故事。
第一篇,初识板江乡。我见板江多妩媚,料板江见我应如是。
一年前,我从龙门镇转到板江乡工作,感到很幸运,也感觉很新奇,从东到北,由大到小,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从进入板江的那一刻开始,便被板江的山水交融所吸引,为板江的山川形胜所陶醉,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是我对板江的最初印象;在夜晚,我和我的同事朋友们经常因为看见漫天的繁星而感到时时欢愉,感叹人生的无穷。一年多来,走遍板江的山水,踏遍了犄角旮旯,有幸结识了乡村干部,让我收获倍增,感觉意义非凡,想起了一位老领导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偏远乡镇的干部职工是最有感情的,因为大家经常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而且还干在一起,一起干了一年,最终我又为领导同事干事创业的激情所折服,我想这便是我和板江命中注定的不解之缘。
第二篇,深入板江地。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初到板江乡,由中层干部转为负责干部,角色转变是我遇到的最大难题,思维转换是我遇到的最大瓶颈,压力骤增是我遇到的最大考验。“干部不熟,人员不齐,工作不懂,讲话不透、汇报不及时”,它一五一十的摆在了我的面前,就像一头拦路虎,丝毫躲避不了,也无处可躲,但是我想起,没有经历过寒冬的梅花是不香的,没有久经考验的人和事都是不成熟的,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就如你的人生一般。但是务实是最好的法宝,务实也是最好的办法。我开始静下心来,沉下身子,我跟自己说,要把自己定在座位上半个月,半个月,我翻看了杨登武主席关于教育和医保征缴的讲话材料,学习了黄洋书记在全乡环境整治大会上的讲话和思考记录的细节,了解了欧主任关于全乡各村环境卫生情况的分析和思考。深夜时分,我时常想“怎么和村干部建立感情基础”“怎么引领同事一起搞好工作”“怎么和领导汇报好细节”,这成为了我思考的点滴,成为了我平时的动力,也成为了我工作的缩影。一年多来,我把自己融入板江,放进板江,一起见证新办公楼搬迁、一起参加防汛救灾、一起散步在崭新的湖竹资源产业路,非常开心地参加了中心幼儿园的开园典礼。一年来,有辛苦也有快乐,有教训也有经验,有付出也有收获,我把一年来的工作体会总结为四句话:学习是基础,实干是根本,团结是保障,依靠干部和群众是法宝。
第三篇,成为板江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我不断攀援,用尽了一身的力气,站立在四角亭水库山顶,感受身边的鸟叫声,呼吸着路旁的花香,我就知道我已经成为了板江深深的一份子。当有人问我在哪工作,我说板江,人家问板江是南江么,我大声回答不是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已经是一名板江人。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同时作为一名乡镇副职,我深知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怎么当好板江发展的一颗螺丝钉,怎么奉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成为了当下的我在安静时分思考的课题。当有人戏言,当负责干部,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无事就是本事,人缘就是资源的时候,我希望自己作为一名青年班子同志,能够多喝墨水抓学习,多沾泥水下村组,多留汗水为发展,多饮清水为国家。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周书记为班长的党委、政府周围,发扬务实肯干的板江精神,发挥板江干部的聪明才智,为板江的长远建设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追风赶月莫停留,人生处处是春山。
谢谢大家!
张 容
张容,女,198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担任板江乡小水村村委委员,2024年7月至今在板江乡人民政府工作。现任板江乡人民政府党建办干部
尊敬的书记、乡长、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我是党建办干部张容,虽然我是今年7月份作为新录用公务员来到板江乡政府,但实际上,我已经来到板江将近10年,这十年,板江这片土地接纳了我,我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清晰的“脚印”,我也愈发地爱上了这个偏远的小乡镇。曾经的他乡,变成了我的家乡。也是在这一步步的“双向奔赴”中,书写了我与板江的美好篇章。
第一章,阔别已久恰似初相识。从2014年嫁入板江到2020年真正回到板江,望着眼前山峦起伏的地形,“十八弯”的山路,一路过来的墙绘,一切是那么熟悉,但是,又是那么的陌生。陌生于没有熟悉的乡音、没有相识的面孔。当我当选为村干部的时候,我心里是十分忐忑、十分茫然的。忐忑的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没办法完成各项任务,辜负组织的信任;担心群众不满意我的工作,辜负那些一票一票把我投出来的村民们;担心如果被大家否定,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得住?茫然的是我一个外地媳妇,到底该怎样才能念好这本本地经?与板江阔别了7年之久,对板江原本了解较少的我,似乎从那时开始,才真正的下定决心去了解这里。从战战兢兢地跟在光书记身后去入户走访,结结巴巴地和村民们说“板江话”,小心翼翼地去学习化解矛盾纠纷、政策落实,到自己既可以真正和村民说“内心话”,又可以为村民做“实际事”。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与板江久别重逢时的忐忑和茫然,逐渐在学习与进步中烟消云散。
第二章,朝夕相处与君再相知。基层工作是琐碎而复杂的。有时候我自认为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但实际上,许多事情会毫不留情的告诉我“此路不通”。如果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用心去做,就会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如当时的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等,这些工作不是我们挥挥手、动动嘴就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细水长流”般的耐心细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疫情防控时,最初有些被赋红码的群众不愿被隔离,意图隐瞒行踪返乡。在接到王鹏程主任的提醒后,我们连夜打他电话,他不接,发微信,他不回。我和检主任只能从他的家人、邻居入手,阐明厉害关系,最终用他人的力量将他劝停,留在原地。此事后,我们通过不断地宣传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正、反案例,引导带动村民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从此,风险区域人员不返乡,成为了小水村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记得是2021年将近年底,村里部分老人没有进行养老保险生存认证,了解他们身体不便、子女不在的情况后,我与奉主任当即开车赶到他们家中,入户为老人们提供现场认证服务。当老人们拉着我的手,不停向我表达感谢时,我竟不知所措。原来我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分内之事,对群众的影响竟然会这么大。
每次下村开展工作,或者村民来村委会办事,看到我忙碌的身影时,村民就会对我说:张容,你总是忙忙碌碌的,真的挺辛苦。我总会笑着回答说:您觉得我辛苦,那对我来说就不算苦。有句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觉得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与淳朴的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真心是可以换来真情的,是可以换来他们的理解,是可以换来他们的支持的。就这样在与板江的朝夕相处中,我逐渐从“身”在板江,过渡到了“心”在板江。
第三章,来日方长与君终相许。三年多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我不再感到基层工作繁琐、冗杂,反而觉得在那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中体会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一千多个日夜的不断地淬炼、反思、成长中,我变得坚定不移,更有无限的勇气去一往无前。与板江相伴的日子里,我在群众家里、田间地头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一个想要做好乡村工作的参与者、奉献者的我。今年,我通过了湖南省考,成为了公务员,被分配在党建办。乡上的工作与村上既相通又不同,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我全身心投入党建工作,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将机关党建资料一步步完善,准备业务培训资料、到各村交流指导,跟党建办的同事们一起加班到深夜。说实话这段时间我感觉有些疲惫,但当看到我们的党建工作被肯定时,内心却又感到无比的快乐。
基层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愿意“与君终相许,终生不负君”。在此我想对板江说:板江,我们来日方长!最后感谢各位聆听我的板江故事。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对板江的责任与热爱,用拼搏与汗水谱写一曲扎根板江、奉献力量的奋斗之歌!
欧阳铭
欧阳铭,女,2002年出生,中共党员,2024年5月至今在板江乡人民政府工作,现任板江乡民政办社工
尊敬的周书记、余乡长,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上午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我的板江故事”为题发言,内容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转眼已到冬至,于我而言2024年的板江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是我人生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我从“校园门”踏进“职场门”,身边的人从“同学”变为“同事”,还记得五月份刚来板江的我稚气和书生气仍在,这半年,我不仅历经了春夏秋三季的孕育,见证了群众的淳朴热情,留守老人的孤独无助,乡镇工作的繁琐复杂,也使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第一次下村走访入户了解情况的“新鲜感”,有第一次与村民打交道的“谨慎感”,有第一次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成就感”……这些工作经历使我角色得到成功的转变,从无所适从到渐有底气,从茫然未知到了然于胸,工作定位更加清晰的同时工作成果也更加突出。在此,对党委政府的培养,领导的关怀与同事的帮助,我深表感谢。在板江,我负责的是民政工作、对象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要把好核查关的同时,还要做好服务的事,在此,我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初识,不解其意
初次踏上工作岗位,我就体会到了月亮与六便士的区别,刚开始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机械地重复收资料、报表格、系统录入,我的心情也跌落到了谷底,因为在我固有的印象中,坐在窗口服务干不出多大事儿,感觉有点浪费时间,有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和情绪,彼时的我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二、熟知,醍醐灌顶
发生转变的是在入职的第二个星期,李大爷,是居住在郊阳村一位的老党员,在广和主任带领着我下乡走访低保户时,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喝茶歇脚,从他口中我得知他还来过民政窗口找我办理过业务,听见主任介绍说民政所有的救助资料要从我手里对接、输机、上报后对着我说:“女娃娃,你这工作可了不得,在我们这山沟沟里可有不少穷苦人家每个月等着救助钱过日子嘞,年轻人可要加把劲干!”那天他说了很多,但他说这句话的表情、神态、语气一直让我铭记在心,我领悟到基层这片热土只要你来过、看过、做过都将留下深深的足迹,领悟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与李大爷、乡上同事,同是党员、同沐党恩,我们的初心也一致。领悟到“春草虽无名,无草不成春”,民政工作意义非凡,领悟到此刻起需改变自视清高、好高骛远的心态,要做实事、做“精而美”的事,做群众可感可及的事,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方向 。
三、相伴,用心以待
渐渐地,我不再因为前来咨询的老人说话时口水乱飞而生气,也不会因为群众不到上班时间就来敲门办理业务而心生烦躁。我更多地是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听到的是真诚的感谢,体会到的是在板江生活、工作这半年的我在突破、在进步、在成长。接下来,我将继续在民政工作中求实、探索、创新;始终牢记把责任排第一,把百姓事情装心中,提高自身站位及处事水平,力取更大的进步,为板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栽培及同事的帮助下,我一定会茁壮成长!
万 全
万全,男,199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2021年板江工作至今,现任板江乡党建办专职副主任
尊敬的书记、乡长、各位领导同事:
感谢各位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让我谈谈我的板江故事:
时光悄然在板江流淌,回首来路,我的工作历程满是成长与收获,还记得初到板江时,我一直以为板江乡会有一条河,叫做板江,其实并没有;后来我渐渐发现,原来板江确实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我们每个人都将人生的河流汇入其中,而它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个我们工作生活的场景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而我的板江故事,则沿着这条大江,恰似循着王国维先生所言的人生三大境界,步步蜕变、层层升华。
初至板江,彼时的我,望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党建资料,面对即将以一名党建新兵的身份开始的工作,满心忧虑。资料繁杂得不知从何处梳理起,恰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夜里独坐办公室,孤灯为伴,我逐字研读党建政策条文,白天向办公室里的周乡长和电话那头的声扬逐字请教,后来我心中暗自思忖:“板江这方水土有着独特的底蕴,我这条小溪,要融入进来且激起漂亮的水花,就得找准方向。”下乡走访,和老党建村干部们唠嗑,听他们回忆之前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我意识到,这些党建专干们的真实想法,没准就是解开党建困局的妙方,扎根乡土、务实创新才是前行正道,立志筑牢党建根基。
工作渐入正轨,却也步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难爬坡期。还记得去年筹备“七一大会”活动时,困难重重,不仅要筹备七一大会的材料,还要准备演讲比赛的方案、流程和会务,最后还要以选手的身份参加演讲比赛,简直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当时人手不够,还好有党政办的兄弟姐妹们帮忙,我和党政办的同事们连夜加班加点,将各个要求逐步落实,最终七一“以歌创文明、以诗铸红魂”诵读比赛暨庆七一活动成功举办,书记还邀请了田浩部长等县领导来为演讲比赛打分,我的心里充满了满满的成就感。
今年,承蒙书记信任,我接任了党建办主任,恰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恍然。回首过往熬夜苦战的日子,满是感慨。今年四月,方书记和周乡长带领我和吉尔到浯口镇和天岳街道学习,回来后我们着手创新板江“党建三六五零工作计划”时,我心里也打鼓,“三百六十五天,党建在你身边这句口号会有人认可吗?”经过跟方书记和周乡长的沟通,方案反复修改、多次被否。好在没放弃,最终今年在书记的大力支持下,周乡长、方书记、吉尔、张荣、请红的鼎力帮助下,党建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了板江的亮眼名片,全县党建现场会在板江召开,往昔困境化作今朝通途,工作步入新篇。
每当我翻开史书,我总在想,无数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写到书上,不过是短短三两行罢了,那到底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经过这两年的沉淀我知道,每个人都在写自己的《史书》,而在我们板江乡每个人的《史书》里,《我的板江故事》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路行来,诸多不易,幸得领导高瞻远瞩,指引方向、把控大局;同事并肩前行,分享经验、共克难题。感恩相遇,不负相遇,谢谢大家。
李广和,男,1975年4月出生,1994年5月至1999年12月幕阜林场工作。2000年1月至2012年在板江乡林业站工作。2012年至今在板江乡人民政府工作
周书记,余乡长,各位同仁上午好: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如璀璨星辰,镶嵌在我们记忆的天空,熠熠生辉。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板江故事,这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挑战,更有温暖与希望,它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承载着我对家乡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作为板江乡人民政府民政办兼退伍军人服务站站长,我的每一段工作经历都是我板江故事的精彩片段。例如,为板江村八十多岁退伍军人陈子贵办理带病回乡补贴的过程,让我刻骨铭心。
初次接触陈子贵的资料时,我心里一沉,这情况太棘手了。资料缺失严重,我翻查了能找到的档案,可依然没什么有用信息,当时我觉得这事儿几乎没可能办成,已经打算放弃了。但我还是决定去他家看看。当我走进他那简陋破旧的家,屋内的贫寒让我揪心。斑驳的墙壁、简陋的陈设,他生活的艰难一目了然。那一刻,我深受触动,想到他曾为国家奉献,不能让他因这些困难而得不到应有的补贴,我下定决心要帮他。
从他家出来后,我仔细梳理手头资料,不放过任何线索。为补齐资料,我奔走于武装部、退伍军人事务局、民政局,从板江到县里,来来回回跑了十多趟。这个过程困难重重,每到一处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每一次沟通都要费尽口舌解释情况。但我心中有对陈子贵的承诺和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每遇质疑,我都会重新审视资料、认真准备说明、反复汇报,同时钻研政策法规寻求支持。那些日子,我满脑子都是要让陈子贵得到待遇。当补贴终于办下来,陈子贵激动的神情和感激的话语,如阳光照进我心房,我深深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这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我和陈子贵间珍贵的情谊,是我板江故事中难忘的一章。
在我们充满爱的板江乡,每位干部都有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如优美旋律交织成板江发展的壮丽乐章。我们像勤劳蜜蜂默默奉献,有的干部穿梭田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顶着烈日,脚踏泥土,耐心地向农民讲解种植技巧,从播种的深度到施肥的用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他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那是丰收的希望在田野里闪耀;有的干部奔走于大街小巷,美化乡村环境,他们不怕脏、不怕累,清理垃圾、整治河道、栽种绿植,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板江的每一个角落都整洁美丽,让乡村有了新的面貌,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加舒心。我们分工不同,但都为把板江建成美好家园而努力。每为群众解决一个难题,都是在这片土地种下爱的种子;每推动一个项目,都是为家乡发展助力。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汇聚成了板江乡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与希望。
在板江乡的发展历程中,领导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板江乡指引方向。他们重视干部的发展和福利,积极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新建的办公楼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为我们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办公条件,让我们能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领导们组织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就拿去年的家属会来说,那真是一场温暖人心的聚会。我们基层政府的工作性质特殊,假期加班是常有的事,而且次数非常多。以往,家属们并不了解我们工作的艰辛,难免会有一些误解。但在这次家属会上,干部们的家属都来到了现场。通过活动中的分享与交流,家属们深入了解了我们在乡镇工作中的不易,明白了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那以后,家属们对我们多了一份理解和体谅,这种理解就像一股强大的精神后盾,让我们能够放下心理负担,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板江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还有团队建设活动,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了干部的上台次数,让每一位干部都有机会展现自己,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能力,更让我们在面对工作挑战时更加自信。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板江乡的美好未来而拼搏。我由衷地感激能在这样优秀领导团队的带领下工作,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为板江发展奉献的过程中充满力量和希望。
板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每一次努力都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爱的证明。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板江书写更绚丽的篇章。我坚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板江的明天会更加精彩,我们的故事也将永远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进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向着更美好的板江,奋勇前行!
\ | /
★
责编:湛桂林
来源:板江乡党政办
下载APP
分享到